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

宋代煤炭的生產


  宋代官私手工業的發展遠遠超過了前代,特別是石炭(即現在所稱的煤炭)的大規模開採和使用,帶動了冶鐵業的高速發展,促進了宋代各項手工業的快速發展,因此有學者稱宋代煤炭的開採和使用為「燃料革命」及「煤鐵革命」。

  宋代煤炭採掘地區主要在北方。《馬可波羅行記》記載:「契丹全境之中,有一種黑石,採自山中,如同脈絡,燃燒與薪無異。其火候且較薪為優,......而其價亦賤乎木。」這主要是指北方地區而言,其中重要的產地包括山西、山東、江蘇徐州、陝西、淮北等地。

  而宋代的煤炭開採規模和技術亦較前代有顯著進步。六十年代初對一座宋代煤礦遺址的考察報告指出,該座煤礦使用和建造的是豎井,礦井直徑2.5米,深達46米;井下到採煤面有巷道可通,四條較長的巷道總長達500多米。開採的煤田分割成為若干小區,並運用「跳格式」的先內後外方法,逐步分區將煤開採出來。同時還利用井上的轆轤把井下的積水提上來,提出的水則引導到採過煤的低洼地方。另外,遺址中還發現了條筐、扁擔、盛油用的瓷壿、照明用的小瓷盤、以及生活用的瓷碗、瓶、罐等。據此,考古人員估計該煤礦可容納數百人,可見當時煤炭開採的規模已十分可觀。

  煤炭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在宋代進入了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領域,而對煤炭生產起促進作用的是宋政府同意讓人民販買煤炭,使煤炭成為為一商品,才令到煤炭的開採和使用有急速發展。《宋要會‧食貨》中記述「磁相等州所出石炭,今後除宮中支賣外,許令民間任便收買販易」。

  宋時煤炭的使用,首先是作為生活的熱源,除供皇室使用外,民間亦普遍以煤炭為燃料。除煤產地河東外,汴京家家戶戶都以煤作為家庭燃料,「汴都數百萬家,盡仰石炭,無一家燃薪者」(莊季裕《雞肋編》卷中,轉引自全漢昇<略論宋代經濟的進步>)。宋政府還在汴京儲存了不少煤炭,宋哲宗年間京師大寒,乃以六十文一秤的價錢賣給居民。

  煤炭的開採對社會經濟所起的重要作用,主要還是表現在煤被廣泛使用於冶練、工具製造、陶瓷等手工業中。冶鐵工業用煤作燃料,使鐵的產量和質量大幅提高。由於鐵的供應量增加,宋在以鐵為原料的手工業製造上亦取得成就,例如,鐵錢、鋼鐵武器、農具、製鹽的鍋、甲冑、錨、釘等的製造。神宗元豐元年(1078)鐵產量已是七萬五千噸至十五萬噸。蘇軾曾指出,徐州白土鎮開採出煤炭以後,「以冶鐵作兵,犀利常勝云」。除鐵以外,煤應用於冶煉工業也大大提高了銅、鉛、鍚的產量。冶鑄、切削和加工技術的長足進步又為陶瓷、紡織、造船、井鹽等行業的成長提供了燃料、工具等必要條件。

  宋代以煤炭代替木炭作為燃料,使礦冶、鑄錢、製瓷等行業有了急速發展,這些行業的發展反過來增加了對煤炭的需求,又大大促進了煤炭業的進一步發展。煤炭廣泛使用於手工業,象徵宋代已進入原始工業化進程,意義重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