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

固原的地理位置及由宋至明的沿革


固原,「秦北地郡地」,明固原州州城,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,位於寧夏自治區南部,六盤山以北。《明史‧地理志》(明史卷四十二)對固原的地理位置有清楚明確的描述:

「固原州,本固原守禦千戶所,景泰三年以故原州城置。西南有六盤山,上有六盤關,東北有清水河出焉,下流合鎮原縣之胡盧河。又北有黑水,北流入於大河。又東西有二朝那湫,其下流注於高平川。」

明代自永樂後,北邊外患加劇,固原為河套南下的軍事要衝,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軍事重鎮。清顧祖禹在其力作《讀史方輿紀要》中指固原州「據八郡之肩背,綰三鎮之要膂」,引元《開成志》云:「左控五原,右帶蘭玄,黃流遶北,崆峒阻南,稱為形勝」。顧氏認為,固原作為邊境重鎮,「東接榆林,西連甘肅,北負寧夏,延袤蓋千有餘里。三鎮者,其固原之門牆;固原者,其三鎮之堂奧歟。」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。

有出土磚刻提到的鎮戎城,即今固原縣的內城。固原由宋至明的沿革,亦與其軍事重地的角色分不開。顧祖禹在《讀史方輿紀要》概述了固原由漢至清的行政區演變,指固原州:

「宋屬鎮戎軍。金屬鎮戎州。元置開成路於此,至治中,降為州。明初復廢為縣,宏(弘)治十五年,改置固原州,尋建為重鎮,屬平涼府。今仍曰固原州。」

顧氏又補充,指固原的「固」本作「故」,因「故」含有「亡去」之意,而諱「故」為「固」,明時外寇入侵河套,改縣置州,並增置固原衛。《宋史‧地理志》(宋史卷八十七)載鎮戎軍在唐朝時「本原州平高縣之地。」宋至道三年,才建為軍。金大定二十二年鎮戎軍改為鎮戎州,時有10,447戶。明時,初置守禦千戶所,成化三年升為衛,弘治十五年置州,屬平涼府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