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

北京菜市口


清時,北京市的菜市場,不只宣武門外的一處,東﹑西兩單牌樓亦有菜市場,而且都曾經是清朝的行刑場所。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,在鶴年堂東側,光緒二十四年(1895年9月28日),主張維新變法的戊戌六君子譚嗣同﹑林旭﹑楊深秀﹑劉光弟﹑楊銳﹑康廣仁就是在這裡被殺害。清朝斬決死刑罪犯,要在每年冬至前執行,叫「秋決」;處決前照例要由三司(大理寺﹑都察院﹑刑部)或九卿會審。但「戊戌六君子」未經審訊,也沒有等到冬至日前就被殺害。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菜市口留下了他著名的絕命詩:「有心殺賊,無力回天;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」。六君子被斬後,頭顱被懸掛在刑場上示眾。

咸豐年間發生的戊午科場冤案,哄動朝野。這一冤案的主要受害者大學士柏葰,也是在菜市口受刑。柏葰,原名柏俊,字靜濤,巴魯特氏,蒙古正藍旗人。道光六年進士,咸豐八年(1858年),典順天鄉試,拜文淵閣大學士,在朝為官三十二年,歷經道光﹑咸豐兩朝。為人持正,不善阿諛奉承,為朝中資望很深的老臣。咸豐八年,戊午科鄉試,柏葰任順天鄉試正主考官,因家奴受賄作弊,遭到牽連,柏葰等與案有關的二十餘人被捕入獄。查辦此案的載垣﹑端華﹑肅順與柏葰「不協」,要「借此事興大獄以示威」,他們慫恿咸豐殺柏葰。咸豐九年二月(1859年3月),柏葰以戊午科場舞弊之罪,被押送菜市口刑場問斬,肅順親自監斬。一品大官﹑戶部尚書﹑協辦大學士柏葰因家奴受賄而羅殺身之禍,成為菜市口刑場的冤魂,為有清以來的一大奇案。

然而,三年後,咸豐病亡,慈禧太后發動「辛酉政變」,扣禁肅順﹑載垣﹑端華等八位顧命大臣。慈禧奪取統治大權後,賜載垣﹑端華自盡,唯下詔將肅順「斬立決」。肅順被押赴菜市口刑場,斬首示眾。

清末,朝政日益腐敗,滿朝文武百官只要稍與慈禧太后政見不一,不必審訊,便遭殺害。庚子年七月(光緒二十六年,1900年)的半個月內,慈禧太后以「召見時任意妄奏,語涉離間」等「罪名」,連殺吏部左侍郎許景澄﹑太常寺卿袁昶﹑兵部尚書徐用儀﹑內閣學士聯元﹑戶部尚書立由五位大臣。這五位大臣都是處決於菜市口刑場。

在菜市口行刑的除了上述的大官貴人﹑著名人物外,平民百姓更不計其數。庚子年的六﹑七月間,以白蓮教謀反「罪名」在菜市口遭斬頭的百姓逾百人,其中不少皆是蒙冤而死。

沒有留言: